近日,前蔚来高级副总裁黄晨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制造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区别做出了阐述。
oebxbnng50a3094.jpg
他指出,就造车本身难度而言,商用车难度会低一些,但商用车需要考虑的生态服务链条会比乘用车更长,车企需要深度参与造车、卖车、用车、养车(维修保养)、转车(二手车)等环节。从企业运营管理角度来看,商用车企的发展更复杂。 同时,在他看来,乘用车的造车门槛市200亿,而商用车只需要四分之一就能把公司立住,50亿应该足够。 谈及目前制造商用车的精力支配情况,黄晨东表示主要在四个方面。分别为百分之二、三十花在销售,百分之二、三十花在融资,百分之三十在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百分之二十在产品上面。 关于产品规划,黄晨东指出:“去年底推出了一款跟重汽开发的轻卡,今年会推出全正向开发的轻卡,同时还会有一个L4级带冗余的自动驾驶重卡底盘平台,基于这个平台的重卡明年中旬会量产,后年我们可能会生产面包车。总体上我们做了个5年车型规划,按照每年一款车的节奏来推进。” 编后语: 近年来,造车新势力在乘用车领域玩的风生水起,黄晨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资深“玩家”,于2020年正式进入商用车领域,去年8份,前晨NEWRIZON品牌正式诞生,前晨汽车的正式出道吸引了一波人的注意力。 乘用车界造车新势力的“玩法”放在商用车圈是否能够风生水起?黄晨东的见解与你的看法是否一致?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信息来源:36氪)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