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持续17个月的下行压力,给重卡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敲响警钟。但从短期来看,今年9月已是重卡销售历史最低点,虽同比下降但环比已出现正向增长。随着国务院利好政策出台,行业释放积极信号,十月或现年内首次增长。
1cm5ipyl41a2371.jpg
相关数据显示:重卡市场自去年5月份以来已经同比17连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未能迎来金九银十的市场传统,但重卡市场已经开始回暖,行业正在释放积极信号。 根据开票信息来看,今年9月我国重卡市场销售5.2万辆左右,同比下跌12%,但环比上涨13%。尽管同比还在继续下跌,但从历史数据分析,今年8、9月份已经是重卡销售年度最低点。
2nosqujux1i2372.png
对此,我们采访了一位某品牌重卡经销商,对方直接表示:“(9月)不行啊。” 俗话说否极泰来,要知道2022年重卡市场走向是受疫情、库存、运费、油价等多重因素掣肘的结果。而现在,环比的增长,侧面说明市场开始逐步回暖。 笔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政策导向拉动小规模需求,一方面我国加快基建进程,一方面直接利用政策促进市场。
2agfjm0gbg52373.jpg
目前来看,为了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全国多个省份发布若干举措。比如浙江、江苏两省,鼓励老旧车辆淘汰,其中还包括国四车淘汰(相关内容链接:利好!重卡行业即将释放至少18万辆需求),进一步释放需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目前商用车市场运行仍处于低谷,但随着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实物量,相信商用车市场在接下来会逐渐转好。 虽然重卡市场仍然处于低位状态,但新能源方面却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从相关数据来看,截至8月,新能源重卡持续同比增长势头,且同比增长率最低114.43%。截至7月,重卡出口同样持续同比增长势头,7月创同比增长率新高超20%。
从行业来看,大单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x55fwrgphhs2376.jpg
9月8日,江淮汽车与国家电投启源芯动力签署10000台战略合作。9月27日,江汽集团与劲旅环境签署5000辆新能源环卫重卡战略合作。同一天,上汽红岩与国家电投、东然新能源签署1000辆红岩纯电动重卡战略合作。也是在这一天,北京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新标准首个达标车——欧曼智蓝纯电重卡正式上市,现场即斩获订单500台.... 今年各主机厂都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有主机厂工作人员此前在接受采访时称:“不发展新能源是没有出路的。” 当前,重卡市场正在经历大调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认为:“商用车行业出现断崖式的销量下跌,并不是说需求没有了,而是需求被严重地透支了。” 如何实现商用车行业及主机厂稳步发展呢?除了去库存之外,有业内人士认为选对赛道很重要,一个是新能源,另一个是出口。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汽车出口数据,商用车前8月累计出口41.2万辆,同比增长31.6%。 重卡出口和新能源重卡的持续双逆增,让业内看到了新希望,有主机厂称:未来一段时间,出口、新能源将成为主机厂竞争赛道上的双引擎、双动力。 总体来看,今年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一方面是在于商用车市场缺少新的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刺激,另一方面确实是今年的市场需求非常低迷。目前,9月重卡市场只是稍稍回暖,市场预期还处在低位。 但步入十月,重卡市场迎来了重大国家政策红利。
cjhqqlfidra2382.png
9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命脉,要保通保畅并强化支持。会议提出,在今年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减免是在继续执行现有各类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全国收费公路统一对货车通行费再减免10%。
对此,有一位安徽的货车司机表示:“政策是好政策,就怕大家到最后根本享受不到福利啊,之前高速免费的时候,这边刚免费,那边运价直接下跌。运费下跌容易,再想涨上去就难了。别这次过路费优惠10%,运费下降20%啊。”
ajpvnwsgz3i2387.png
为了力保货车司机能够享受到福利的同时,还能确保运价稳定。9月30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满帮集团、货拉拉、滴滴货运、快狗打车4家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公司进行了约谈。 约谈要求:2022年年底前,不得随意调整收费标准和运营规则,要保持运输价格的相对稳定,确保货车司机享受通行费减免的政策红利;要加大对货车司机关心关爱力度,切实保障广大货车司机合法权益。 从交通部一套组合拳来看,势必要保障货车司机确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更重要的是,10%的通行费减免,简单来看相当于给许多货车司机、物流公司留出了10%的毛利润,一部分打算改善物流装备的用户会将需求提上日程。对于行业来说,10月市场尽可期待。 ● 编后语 当前重卡市场持续低迷是多重因素掣肘的结果,这是去产能的过程,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不过,市场正在稳步发展,静待更好的商用车局面出现。另外,对于新能源赛道的比拼,传统企业和新秀是否会产生新的竞争态势?我们且拭目以待。(文/高李敏)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