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本以为背靠货运平台好乘凉,却没想到所有的风雨都是平台带来的。网络货运平台又遭约谈背后,“平台参考价”真的值得参考吗?拖欠的运费如何才能要回来?这些平台真的有在认真整改吗? 
● 谁给的底气 卡友吐槽平台屡次被约谈却不见实指整改
今年以来,货运平台多次被监管部门约谈,按照时间点来看,分别在1月、7月、8月以及最近的一次在9月底,约谈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都突出一个问题——平台损害货车司机合法权益,如多重收费、压价竞争、违规运营等等。 监管部门对平台约谈越来越多,但似乎效果好像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 “约谈越多、运价还越低了” “光靠约谈毫无意义” “犯错成本太小”.... 
从卡友们的反馈来看,大家认为平台并没有认真做好反思与整改工作。低价单、甚至亏本单,货主发布有超载嫌疑的订单等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有卡友质疑:为何平台屡次约谈但屡次不改?到底谁给的底气? ● 明显低于市场价 “平台参考价”假参考但真忽悠人 如果上述只是卡友们发发牢骚,那运费可真就涉及到卡友们的切身利益了。此前,有诸多卡友、甚至连货主都看不下去,直指平台“参考价”明显低于市场价。
以各位卡友熟悉的某货运平台为例,运费有一口价或电议两种模式。电议为司机与货主联络议价,确定交易后签订运输协议;一口价则是抢单成功的司机与货主签订协议,没有议价环节。 通常情况下,平台会推荐一口价模式,并提供“运费参考价”。而对于平台的定价,不少司机认为明显低于市场价。 
此前,卡车之家也曾多次报道过,平台“指导”货主降低运费,价格低到货主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当然,更多的卡友则表示:平台上的单子完全就是亏本的活,不知道怎么发出来的。 ● 拖欠运费层出不穷 受害的只有货车司机 如果说运费低,大家可以选择不接单,但对于司机已经完成运输却拿不到运费的情况,可真的是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一般也分为好几种,第一种情况是货主利用早期平台注册不需要实名的漏洞,拉完货就消失,司机找平台也拿不到运费,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最多就是封号处理。而这种在法律上来说又属于经济纠纷,报警也没用。

第二种情况是,货主正常在平台发货,但是有“中介”接单以后发布二次高价货源信息。可想而知,司机运输完肯定是拿不到运费的,因为所谓的“中介”就是平台上的骗子,他们在司机完成运输任务以后,毫无预兆的将线上支付修改为线下支付。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分钱都不会支付,在这一过程中,货车司机不需要同意,货主就能完成操作。此前,卡车之家就报道过一例这样的受骗情况。 与第一种情况类似,这个时候平台完全做不到监管责任,给与司机的处理结果只有“封号”。 在最近的一次约谈会上,监管部门也提到了“拖欠货车司机运费”的问题。不过目前来看,拖欠运费的问题还存在。 ● 放开货车司机评价 增强对货运行业的信心 回到本文开始,货运平台存在这么多问题,在约谈之后真的有在认真整改吗?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不少卡友反馈并没有看到实际成效呢? 笔者认为,平台是否真正做到整改,由平台上的货车司机来评价最合适。当然,个别司机觉得有问题,可能只是个人的意见不同,但如果绝大多数的货车司机都认为平台整改还存在问题,那最起码说明整改是没到位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次两次到多次约谈,只会让越来越多的货车司机失去信心,从而对货运行业也失去信心。 
笔者认为,平台应该开放货车司机评价体系,比如在货主、运费结算等多个细分项进行打分,类似于淘宝物流一样。货车司机可以根据大家的评价考虑是否接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但都是希望平台能够好好整改,让货车司机对货运行业增强信心。物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货车司机就是表盘上的指南针,所以货车司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不言而喻。 ● 编后语 近些年来,货运平台受到卡友的诟病,特别是当前整个物流运输大环境低迷,平台运价更低。但与此同时,花钱买了服务的卡友却享受不到好的服务,甚至还要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损失。希望平台能够从自身出发,做好整改之外,更要承担起企业责任。(文/高李敏)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