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以近24万辆的销量成绩完美收官,较2021年上涨90%。同时有相关机构预测,2026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将增至140余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 随着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快速推进,由于在结构和性能方面与传统燃油车有着明显差异,也给整个供应链体系带来巨大变革,这其中备受关注的莫过于与终端用户直接相联的售后服务体系。尤其是新能源商用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和对应服务能力不匹配的矛盾,将会更加凸显。 News服务商基数大,传统车仍是主流 2022年我国商用车销售330万辆,其中柴油车占比在93%左右。柴油车占主导的产品格局决定了后市场服务商目前业务和精力仍然聚焦在传统柴油车的产品、技术、服务上。也就意味着商用车后市场服务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首先,后市场服务参与主体多。3000家左右的主机厂授权服务站和10万家各类维修企业,若算上路边店则更多。这其中七成以上是只有三两人的小型服务门店。 第二,随着排放升级,国五、国六车型占比逐年上升,服务商的业务类型虽然正在经历从传统机械维修向电路、后处理维修转型的进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业务仍是传统燃油车维修服务范畴。 目前的现状是,在传统燃油车售后市场,除了小部分有远见、魄力和及时应变的企业实现成功转型外,大多数服务商不得不面对更加残酷的传统燃油车服务市场竞争的同时,还要面临汽车新四化浪潮下被不断边缘化甚至淘汰的压力。对于这些服务商而言,保持传统燃油车售后服务优势的同时,必须要与快速增长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同步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发展、如何将转型成功落地。 News以燃油车为基础,逐步拓展新能源业务 对于传统柴油车服务商而言,尤其是整车厂授权体系内的服务商,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服务生态。他们大多没有能力再次大规模投资新能源商用车服务,同时也在评估新能源商用车目前的市占率和对业务的贡献率。这种情况下,多数服务商往往是在保障做好燃油车服务基础的同时,逐步去发展新能源商用车的一些检测维修业务;利用现有场地条件,适当改造新能源工位,来实现传统柴油车和新能源商用车双线服务的协同发展。目前来看,这也是大家愿意尝试的认为比较稳妥的方式。 当然,市场存量决定服务类型。比如北京、唐山、石家庄、郑州等区域市场因新能源车型保有量相对较多,服务商转型步伐也是最快的。以北京市场为例,在商车邦调研中,不乏重金投入电动车系列检测仪、充电桩等维修检测设备,并针对新能源车型着力进行技术内训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这些服务商服务的新能源车型通常已经占到总业务量的6成左右,新能源服务的业务量已经超越传统燃油车服务。 News重塑技术优势,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 大型独立售后服务门店,通常在传统柴油车售后服务基础上,获得三电制造商授权、配套专属维修服务设施,从而有能力开展新能源商用车的交付、检测保养等服务。这种转型在业内已属前沿,但市场上更加超前的模式也已经出现。 在商用车后市场深耕多年的云豪车服就是典型案例,敏锐捕捉新能源商用车发展趋势,并大手笔进行软硬件的投入。在硬件方面,自主研制电池智能均衡维护仪,研发三电系统相关控制器,建设锂电池均衡维护无尘车间,移动储能车,移动维护车间,配件中心库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能为新能源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精准、高效、灵活的服务;在软件方面,云豪已成为众多三电系统品牌授权服务商,通过云豪学院全员业务培训常态化,维修服务技师案例讲解培训、高低压电工证培训专业化,以及一车一档案确保技师团队为每辆新能源商用车提供专属大包服务。 以上是在新能源维保服务角度云豪所做的转型;在新能源用户运营上,云豪还投入了换电业务,用来满足用户高效运营需求。模式跑出之后,云豪还进行区域协同和标准输出,进行基于用户需求的业务调整和商业关系重塑。目前针对新能源商用车,云豪已经能够为用户提供从前期整车销售到后期车辆使用全过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News从全车维修到聚焦专项维修 区别于以上两种,还有一种转型模式也是可尝试的路径之一,即高度专注于某些特定领域的服务进而转型新能源,比如三电维修。这种模式下服务商与多家三电厂商达成协议,获得他们的维修授权、配件供应和技术支持。不过,目前这部分核心技术和配件绝大多数掌握在三电厂商手里,服务系统也相对独立。 三电系统维保已经成为服务商进入新能源商用车后市场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服务商尽早掌握三电系统维修的专业能力,从基础的检测工具配备、人员安全防护知识普及、专业的车辆检测设备配置,到三电系统从最基础检测维护到维修能力的建立等。这一过程还涉及人员培训,新能源商用车维修服务场地建设,全新的物资配备等方面大量的财力和时间投入。 News从进站服务到上门服务 在商车邦以往调研中,传统柴油车服务多以“硬故障”机械维修为主,多数需要进站维修。参与调研的某新能源重卡品牌服务商表示: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重卡车型故障则多为“软故障”,通过智能化车辆设置,95%以上的问题都能通过远程和现场处理。另外三电系统的服务体系相对独立,目前与主机厂并网的微乎其微,为了满足用户高效需求,新能源商用车服务已经从“进站服务”为主,转变为上门服务为主。  放眼整个行业,商车邦认为,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后市场围绕用户的综合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习惯于传统柴油车服务市场的服务商若想分得新能源的一杯羹,需要全面考虑新能源商用车的服务标准、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网点建设、技术支持、配件供应等,在关注这些服务环节设计的同时,还要关注与服务相关的商业系统,通过对用户、车辆、服务需求、资源关系的细致梳理,进行基于用户需求的业务调整和商业关系重塑,这可能会是个漫长的过程,但也是转型的必经之路。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