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用车后市场年度大会”看行业的 “坚守?突围”(三)
3er 发表于:2023-3-10 17:00 复制链接 投稿
阅读:2536

“2022中国商用车后市场年度大会”上,无论是上游主机厂还是零部件制造商,都提到商用车向新能源、智能网联化方向发展进程中,前端技术/制造工艺的革新和演进。而这些新技术对售后市场的玩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用车技术的演进

这些年,商用车在车辆电控化升级、新能源化渗透、车联网兴起以及物流车队组织化提升等因素的渐次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在商用车上。

长期以来,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市场也是跟着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发展的,比如排放法规和安全法规等,都推动着商用车发动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国I国II排放法规时,商用车发动机为机械控制,基本没有电子控制系统;国III时,开始引入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国IV国V阶段,在燃油喷射电控系统的基础上,尾气处理SCR尿素水溶液喷装置成为标配;上升到国VI,电控系统还增加了发动机空气热管理系统和DPF装置处理尾气。

商用车新能源更是颠覆了传统燃油车技术和市场。例如,新能源商用车涉及多种动力总成技术路线,目前以中央控制器驱动为主,电驱桥是未来发展方向,并向高效率、高集成、高品质、轻量化、平台化和低成本(批量的低成本)方向发展。为使用复杂工况、提高爬坡等动力性、协调电机最大限度地工作在高效率的区间,还要缩小电机规格,减轻总成重量,增多变速器;重卡的负荷大,由单电机高效向追求运行综合高效方向发展,会采用多电机;电机、电控、变速箱与车桥逐步形成集成,电驱动桥成为发展方向,同时电驱动桥开始与电池包、车架、悬架等集成,形成电动化专用底盘;高速电机和高速变速器的应用,降低了电机扭矩,提高了变速箱速比,减轻了总成的重量,拓展了高效区等。

氢能在商用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则包括燃料电池电解质技术路线、双极板技术路线、氢气储罐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电控系统等。

此外,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实现主要体现在结构设计的轻量化以及采用新的制造工艺。在材料应用的轻量化方面,以前从钢铁发动机升级到全铝发动机,通过应用高强度钢、铝镁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非金属复合材料等替代钢铁材料的方式实现,如发动机和汽车底盘铝合金部件;在结构设计的轻量化方面,主要通过优化结构,减少零部件,降低风阻,气流引导来实现降重;在采用新制造工艺方面,使用热成型钢等超强度钢材及强量化制造工艺。未来的一体化压铸将免去先分体冲压后焊装的复杂过程,通过大幅简化制造流程来降低油耗、提升续航。

商用车智能化、舒适性、自动驾驶等发展趋势,对芯片、传感器、软件、电子电气架构、数据交互等有着更高的应用和要求,且环环相扣。除了电子产品的应用增多以外,软硬件结合已越来越紧密。

数字化方面,随着传感器、CAN总线数据采集、云计算通信和地图定位等关键技术的成熟,商用车车联网应用正在不断涌现,例如GPS监控、油耗管理、故障远程诊断、司机驾驶行为监测等等。

综上,商用车技术的演进较传统机械时代已经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商用车售后又将如何适从?

售后格局将重塑

新能源商用车的售后链打破了传统售后的格局。从产业链相关的设备设施[(充换电设备等)、管理平台(电站管理/站桩监控等)、终端服务(电桩定位/订单管理等)],到全生命周期维保服务[ 全保服务(全车延保/维修打包等)、配置升级服务(智能化配置/安全性配置等)] ,再到智能化服务转型[智能数据支持规范管理(驾驶操作规范/维修保养规范等)、智能技术转变服务模式(远程服务等)],以及独立于整车之外的三电系统都给商用车售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篇连载《【坚守不易?突围在即】从“商用车后市场年度大会”看行业的 “坚守?突围”(一)》中对新能源商用车售后的挑战有分析,在此不做赘述。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传统独立售后市场。

据悉,自2023年7月1日,被称为最严苛排放标准的国六b将正式实施,将加快商用车售后格局的重塑,同时也会加速传统售后的优胜劣汰步伐。

众所周知,中国道路环境的复杂性和载货运输的高损耗特点,导致商用车故障发生频率较高,平均单车年维修保养可达10~12次。而在商用车维修保养中,电路油路、尾气处理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维修占比越来越大。传统商用车售后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维修方面更多是散而小的夫妻老婆店,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着机械件的维修,而对机电一体等配件的知识十分欠缺,再加上主机厂对配件/技术在售后流通中的“垄断”。留给独立售后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目前,中国主流的商用车主机厂已经开始在故障预警、远程诊断和配件线上采购等方面积极探索,而故障预警、远程诊断和OTA升级等都无疑会使主机厂/核心零部件Tier1拥有全面的单车车后数据,未来或使得主机厂/核心零部件Tier1在维修流量分配、配件采购等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商用车运行中的GPS监控、油耗管理、故障远程诊断等已逐渐实施,其后台是大量的数据支撑,这部分软服务将会越来越集中地掌控在主机厂/大车队/平台商等手中。车联网的发展将会对目前车队/司机自主决策维修的模式产生颠覆。

车队组织化提升的背景下,对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正在精细化,车辆维保如何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站,将成为车队运营者的重要课题。对于维修端而言,如不能在维修技术、信息化系统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跟上中大型车队的管理要求,其生存就会越发艰难。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商用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尤其是机电一体/软硬结合产品为主的,开始重新梳理自己的售后渠道,没有服务能力的传统汽配经销商将不在授权范围。

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尾气排放要求升级、新能源加速渗透、车联网兴起和车队组织化提升等内外部积极因素的影响,国内商用车后市场行业整合开始提速,维修技术信息服务、检修硬件、维修数据、配件供应链、维修服务和车联网等各环节在加速优胜劣汰的同时也将涌现出新的机会。

前往首页>>

相关推荐